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媒体中心 > 行业动态 
数字化时代,劳动者为何“没数”?培养存在四大软肋,人社部研究制定推动方案
发布日期:2021-04-23     发布者:本站原创     浏览量:1001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在生活、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对劳动者所需掌握的数字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日,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由于数字化技术发展和迭代非常快,无论对专业人员还是非专业人员,都带来较大的影响。目前,相关技能劳动者培养存在四大软肋。


软肋一:专业化人才供给不足


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业态、新职业,在近两年人社部公布的56个新职业中,绝大多数都与数字技能相关,数字化管理师、全媒体运营师、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更是与数字技能密切相关。这些新职业市场需求巨大,应用行业广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者参与数字经济都有巨大助益,数字化人才已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


然而,报告指出,另一方面,由于新职业发展时间普遍较短,技工院校专业更新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更新需要一定周期,往往跟不上产业、企业调整的步伐,数字化新职业人才供给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对专业化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增速,使得技工院校对企业需要的专业化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不足,人才链和产业链出现脱节。


软肋二: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


数字经济影响下,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随着“数字化赋能” 制造业,一大批高精尖设备取代传统设备,传统就业岗位与数字化技术相互结合,相应地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大大提升,要求劳动者兼具原有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于是很容易形成传统产业普通技术工人过剩,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形成技能人才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


在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中,需要传统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与数字化技能提升相结合,倒逼传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和课程进行调整。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需要面临职业的转化,为了避免失业,劳动者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持续升级技能素质。


软肋三:进一步拉大技能差距


当前,定制服饰、虚拟试衣、手机点餐、机器人送餐等生活方式已基本实现,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技术也逐渐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数字工具被应用到工作中,与20世纪末相比,现在大部分劳动者在工作中都会用到计算机。


在这一大背景下,数字鸿沟已经从互联网接入鸿沟演变为技能鸿沟和使用鸿沟,即数字优势群体和缺乏数字化生存技能的弱势群体之间的鸿沟。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在数字化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不同人群在信息的掌握、拥有和使用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数字化发展也很不平衡。贫困人口在数字化方面还面临不少障碍。低技能群体、老年人、失业者等弱势群体缺乏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了技能差距,这一类群体如何跨越“数字鸿沟”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也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软肋四: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此外,报告还指出,数字技能培养不同于传统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数字产业化产生的新职业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带来的技能新素养新挑战。


因此,亟需政府部门指导建立新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制定能够被社会各界认可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标准,指导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明确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培养相关师资力量。


人社部:制定方案加以推进


为提升全民数字技能,日前人社部已制定了《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加强数字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数字技能类人才评价,将数字技能内容融入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中。


据介绍,人社部将完善提升全民数字技能政策措施,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规划时,将加强数字技能培养作为重要内容,研究提出支持政策。同时,加强技工院校数字技能类人才培养,发布技工院校数字技能类专业目录。


《方案》提出,积极开发数字技能类新职业,开发数字技能类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创新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的开发方式和手段,引导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发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将数字技能内容融入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中;推进数字技能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接下来,人社部将积极开展数字技能类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全国新职业技能大赛,优先考虑设置数字技能相关赛项,举办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重点支持举办数字技能相关赛事


内容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1543473341119959.png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