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 媒体中心 > 行业动态 
辽宁:开辟发展“新赛道” 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布日期:2024-03-14     发布者:本站原创     浏览量:256

3月13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八大攻坚’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同志立足部门职责和实际工作,重点介绍辽宁省强化创新引领,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攻坚突破,特别是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人才高地等方面的重要部署和具体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辽宁省将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全面振兴新突破。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组织开展“聚力攻坚落实年”活动,锚定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人才高地,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聚力“兴辽英才计划”,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集聚用好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高端带动,破解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靶向支持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拔尖创新人才。集聚用好青年科技人才,重点支持200名青年拔尖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科技项目向青年人才倾斜。集聚用好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实施优秀工程师项目,开展“技能辽宁行动”,以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为产业发展赋能增效。


聚力招才汇智,在引进高端创新资源上取得新突破。深化“手拉手”以才引才专项行动,精准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在科研经费、项目申报、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增强品牌活动引才效能,举办第25届中国海外学子(大连)创业周、第二届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形成规模效应。围绕人才交流、科研攻关、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校地合作。落实高层次人才生活待遇服务保障8项具体措施,让一流人才在辽宁享受一流服务。


聚力“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在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上取得新突破。统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高校院所、重要骨干企业岗位资源,力争全年吸引集聚40万名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创新创业。精心组织“双一流”高校入校宣讲活动,增强高校毕业生来辽、回辽、留辽预期。充分发挥优质岗位吸附和导向作用,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持续释放高校毕业生优惠政策红利,保障高校毕业生在辽宁走稳工作生活“第一步”。


聚力“双百链接”活动,在促进科技智力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搭建跨界合作、协同创新平台,促成100名科学家与企业家开展合作,推进100项重大创新成果在企业转化。畅通智力成果转化信息渠道,编制发布人才智力成果和技术需求“两个清单”。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配置资金链,打造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有效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制定出台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和离岗创业管理办法,鼓励科研人员自主灵活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去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8%。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新动能新优势加速集聚。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辽宁省将继续加快壮大新材料、航空航天、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装备等产业集群,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细胞治疗、元宇宙、深海深地开发等领域,大力发展未来产业。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未来产业。聚焦软件、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扩能改造项目开发、兼并重组等方式延伸产业链。大力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推动集群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大科学装置布局未来产业技术研究。加快推动科技创新。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推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和融合应用,实现高校、医院、地铁、文化场馆等重点场所5G网络深度覆盖。加快农业、能源、城市、民生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超算中心,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发展。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积极培育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教育教学、医疗健康等领域数字化发展。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推动石化行业“减油增化”,鼓励钢铁企业研发全废钢电炉冶炼等新工艺,推进富氢碳循环高炉等技术研发应用和炼铁工序智能化一体管控平台建设。加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聚焦新型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向北向东开放。支持沈阳创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创新发展,支持丹东创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积极打造东北海陆大通道,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布局海外仓,推进保税维修和转口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推进东北三省一区共建物流、能源通道和科技创新、制造业走廊,探索东北城市群建设。

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科技战线将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着力将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重点围绕六方面聚力攻坚。


在平台建设上,夯实科技创新“底座”。加快国家级平台建设,争取创建苏州实验室、太行实验室辽宁基地,推动“大连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尽快纳入国家规划布局,在机器人、精细化工、海洋装备等领域获批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以上。推进辽宁实验室机制创新,支持4家辽宁实验室与鞍钢、黎明、通用集团、中国核电等龙头企业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组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让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实验室等优势平台当“群主”,集聚项目、人才、成果,服务重点产业集群。


在技术攻关上,以“辽宁之为”服务“国之大者”。焕发国企央企创新活力,组织省内优势科研力量与企业等开展双向“揭榜挂帅”,共同设立联合基金,共同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新技术、新平台、新产品促进优势产业迭代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未来产业,在智能制造、前沿材料、氢能储能、生物育种等细分领域,建立颠覆性技术发掘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健全商业价值发现机制,实施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研究项目。


在成果转化上,解决“卡点”“堵点”,打通转化全链条。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308.3亿元,同比增长30.8%,高于全国增速2.2个百分点,在总量、增速、与全国增速相比等三个方面,均创“十三五”以来新高,全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5.5%,初步扭转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今年,辽宁省将构建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扭紧供给和需求“双螺旋”,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争取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400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7%。


在服务企业上,尽最大努力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整合1万台(套)以上省内科研单位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企业开放;组织开展“科技专员进企业”活动;推动央企等领军企业共享技术成果,推动企业开放技术成果、应用场景和供应链,在“减油增化”、航空产业、钢铁冶金等领域,打造一批央地科技合作典型;推动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双走进”;强化金融助力,与粤科金融等机构合作建立科创股权投资基金,通过科技企业创新积分制等手段,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以上。


在区域创新上,全力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升“两城一园”核心竞争力。沈阳浑南科技城在6月底前正式开园,大连英歌石科学城要具备“科研+产业”布局条件,能源催化转化、高性能精密制造等实验室初步形成科研能力;沈抚科创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创新,推动中航工业六〇一所在沈抚科创园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无人机和通用航空研发基地。加强省市联动,建立厅市会商机制,坚持“一地一策”。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今年全省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达到7%以上。


在创新生态上,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邀请院士带领团队与重点产业领军企业开展合作对接,支持科技领军人才牵头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推广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等经验。与重点技术转移机构持续组织开展各类对接活动,做到月月有发布、周周有对接、天天有转化。


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双螺旋”提升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辽宁省将聚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双螺旋”提升,加快优势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为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强劲动力。


开展“有组织”创新。辽宁省将发挥辽宁工业体系完备的场景优势,以市场应用为牵引,开展创新攻关和产业化应用。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技术创新验证及中试熟化。通过创造市场需求,开辟全新赛道,引入战略投资。辽宁省将围绕新能源、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攻克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基地。推动企业需求单元与创新要素单元有效对接组合,推动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加快“高端化”升级。辽宁省将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组织工业母机等协同研制,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滚动推进200项工业“六基”项目,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等短板。争取创建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加快辽宁集成电路装备整机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争取实现20个以上新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投产上市。


推动“绿色化”转型。辽宁省将加大力度实施绿色化改造、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发展节能节水、再制造等绿色环保装备,积极推广资源循环生产模式,并积极培育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辽宁省将发挥央企、国企示范引领作用,在主要碳排放行业推进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积极推广尾矿、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支持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推广废钢等再生资源产业数字化平台。同时,加强新能源重大技术产品研发应用,支持在大连、朝阳等地区建立新能源装备配套基地。发挥氢能技术研发、副产氢能资源丰富等优势,促进氢能产业发展。


强化“数字化”赋能。推进5G轻量化等新技术应用,推进5G工厂、“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贯标工作,力争累计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0个。在推动重大应用场景和载体建设方面,辽宁省将加快推动华为辽宁区域总部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名园。争取国家工业软件技术验证平台、适配验证分中心等机构在辽宁省尽快布局落户。力争全省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过500个。


内容来源:辽宁日报


1543473341119959.png

咨询电话
400-699-7800

咨询邮箱
news@blueseahr.cn

客服质量反馈邮箱
bs-qc@blueseahr.cn